
孫瑞哲
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
“同行不悖,并育相生,道合相融,包容相濟!边@既是全球發展大勢,也是虎門成功經驗。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、全球時尚變革的見證者,虎門把握機遇、融通全球,已從海濱小鎮成長為服裝產業重鎮。今天,我們重聚虎門,共同探討“時尚變革 多元共生”這一時代命題,既是歷史的回響,更是未來的召喚。借此機會,我愿同大家交流幾點認識。
服裝產業是世界繁榮與文明共生的基石
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、支柱產業,服裝產業已成為深度關聯全球發展與人類共同價值的戰略性產業。2025年,全球服裝市場估值達1.84萬億美元,占全球GDP的1.6%。
1
筑牢全球民生福祉的發展之基。
行業以優質多元的供給滿足全球數十億人的美好生活需要。2024年全球服裝消費量近1180億件。作為吸納就業、保障民生的關鍵力量,行業在推進全球可持續議程,特別是減貧事業中,彰顯發展溫度。
2
驅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活力之擎。
行業關聯農工貿、融通一二三產,是實現工業化、融入全球化的重要階梯。與數字經濟、創意經濟深度融合,行業正成為驅動產業高級化、經濟多元化的核心動力。2024年全球服裝鞋帽電商市場規模達5774億美元。
3
促進人類文明共榮的聯結之橋。
產業相融、市場相通、文化相和,服裝作為融通文明的“世界語言”,是推動不同生活方式、審美觀念、價值追求包容互鑒的生動媒介。促進南北聯動、南南合作,行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貢獻者。
中國服裝產業融入全球、服務全球,已成為世界時尚版圖的重要一極。規模優勢與體系優勢構筑堅實保障。中國年產服裝超700億件,超全球半數;2023年出口額1647.4億美元,占全球30.1%。產業配套完備。纖維加工總量全球占比超50%;2024年中間品貿易規模達813.4億美元,為全球產業提供原料支撐。集約化與生態化提升發展效能。虎門年銷服裝20億件;全球每5件毛衣就有1件來自大朗,高度集中的集群生態具備極致的柔性供應能力。產業實力提升帶來更高聲量的時尚表達。中國設計、中國品牌、中國平臺正在整體性崛起,魏橋、安踏、鄂爾多斯、波司登等一批品牌享譽世界。融入中國式現代化,中國服裝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。
今年以來,中國服裝產業持續承壓前行。1~9月,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.4%;服裝產量同比下降1.47%;實現營業收入8685.18億元,同比下降4.63%;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.68%;限額以上單位服裝商品零售額累計7590.2億元,同比增長2.4%;行業實際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4.8%;服裝出口1152.1億美元,同比下降2.5%。韌性與活力凸顯,中國服裝“壓艙石”的地位愈發穩固。
在全局中審視服裝產業的環境變化
當前,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。外部環境不確定、不穩定性上升,風險挑戰與戰略機遇并存。產業發展邏輯面臨根本性重塑,強化合作是必由之路。我們必須于變局中識大勢、于全局中明方位。
1
格局之變
單邊主義、保護主義抬頭,經貿問題泛政治化、泛安全化趨勢明顯,嚴重沖擊全球產業秩序。俄烏沖突外溢效應一度導致約九成中歐班列滯留。美國關稅政策朝令夕改導致企業成本激增。USCBC調查顯示,計劃在華投資美企比例從2024年80%驟降至48%。今年上半年WTO技術性貿易壁壘(TBT)達2195件,創歷史新高。
地緣經濟碎片化,供應鏈布局邏輯從“效率至上”的“Just-in-Time”轉向“韌性優先”的“Just-in-Case”,區域化、多元化特征凸顯。據WTO統計,區域貿易協定數量從2001年之前83個增至2023年366個。離岸、回岸、近岸、友岸制造興起。2024年RCEP區域內貿易流量達5.7萬億美元。
平衡安全與發展,唯有秉持“韌性共生”思維深化通力合作,重構全球網絡。
2
范式之變
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技術,正在全方位重塑產業。2024年,全球AI市場規模超2792億美元,預計到2030年年復合增長率達35.9%。AI+機器人、AI+新材料等要素重組,推動產業從“經驗驅動”轉向“數據驅動”。Optimus、WalkerS1等人形機器人已走進工廠車間。全球約2/3發達國家已出臺AI戰略;中國印發《關于深入實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的意見》推動智能轉型。
技術的指數級演進與治理的復雜性并存。MIT報告顯示95%的組織在生成式AI領域投資回報為零,技術采納與價值實現之間存在鴻溝。數據安全、算法偏見等風險加速衍生。2024年全球AI風險事件較10年前增長16倍。聯合國報告顯示,118個南方國家完全缺席全球AI治理討論,須警惕“智能鴻溝”演變為“生態隔離”。全球服裝產業須共同推動技術、應用與治理并行發展,探索負責任的創新普惠之路。
3
價值之變
產業價值標尺日趨復雜多元,全球可持續發展已進入“利益重構”的深水區。規則呈系統性、協同性發展,碳足跡、循環性、可追溯性等指標加速轉化為“市場硬約束”。歐盟《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》(CSDDD)、《強迫勞動條例》等要求企業承擔更廣泛的供應鏈責任。ESG表現影響融資能力與品牌價值。綠色發展已成為創造價值的新引擎。2024年全球二手市場規模達1.8萬億美元。凱度分析表明,可持續理念為全球百強品牌貢獻1930億美元價值。
現實的緊迫性與執行的滯后性矛盾突出。2024年全球年均氣溫變化首次突破1.5℃臨界點!堆h差距報告2024》顯示,全球二次材料使用占比從2018年9.1%降至2023年7.2%,“洗綠”現象時有發生。全球每年產生9200萬噸紡織廢料,僅2%被工業回收。氣候危機是人類共同命運,全球服裝產業應推動技術共創、規則對接、標準互認,系統提升綠色發展水平。
4
市場之變
IMF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僅為3.2%,經濟動能不足對消費形成顯著壓制。ITMF第34次全球紡織業調查顯示,需求疲軟是主要挑戰。存量博弈加劇“高內卷、超競爭”態勢。全球奢侈品2024年總銷售額同比下滑2%;美國零售商2024年退貨總額超8900億美元,高達16.9%。
結構性機遇涌現。消費向多元化、體驗化、個性化演變,健康經濟、智能經濟、銀發經濟等新場景潛力巨大。全球抗菌紡織品、智能紡織品市場正以4.25%、31.3%的復合年增長率高速擴張。新興市場重構全球消費版圖。中東國家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;2030年新興市場75%的消費者年齡介于15~34歲。線上渠道開辟新空間。麥肯錫預測,2025年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4.2萬億美元。
面對高度連接、多元易變的市場,全球服裝產業必須推動創新共融與價值共創,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引領新需求。
中國服裝產業的生動實踐
中國服裝正以“行”之篤定,應“變”之紛繁,以系統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,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形成。
1
科技驅動的高端化
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科技屬性正成為服裝產業新標簽。材料創新推動產品升級。石墨烯、碳纖維、海藻纖維等多功能、高性能新材料層出不窮,為服裝注入防紫外、保暖、抗菌等多維功能。龍牙應用航天材料PI“火箭棉”打造耐磨保溫戰術服裝。安踏憑借安踏膜、柔心紗等核心技術打造爆品,登上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》“50家聰明公司”榜單。
制造創新促進質效躍升。制造體系智能化、綠色化、服務化。一體成型、數碼印花等裝備重塑生產流程;生物制造、增材制造等先進模式改寫生產方式。真維斯通過3D打印工藝復刻百鳥衣圖騰,將復雜設計變為現實。
場景創新延展價值邊界。行業融入大健康、冰雪經濟、寵物經濟等新領域。從專業手術服、零鉛核輻射防護服到“肌肉外甲”,服裝創新深入探索生命、職業、生活健康的全維度。
2
數據賦能的數智化
中國紡織加快全產業鏈數智轉型,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比例達63.2%。智能制造提質增效。2025年,三六一度、獅丹努等37個紡織服裝企業入列5G工廠名錄,15家企業入選年度卓越級智能工廠。常熟集群數字化改造實現企業平均勞動生產率提升35%,“小單快反”響應時間縮短至7天。
行業加速實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培育智能原生新業態。研發設計提效。Style3D的“AI+3D”工具提升整體研發效率超50%。生產模式變革。海瀾之家AI質檢系統瑕疵識別準確率達99.9%;EliColor利用AI算法將印染修色成功率提升超40%。組織方式再造。波司登GiMS智能生產平臺構建主動響應型供應鏈。消費體驗升級。紅都“經緯山河”大秀構建混合現實場域,創造“可觸摸”的文化體驗;瑪絲菲爾智能體“菲爾”提升私域復購率近60%;廣州“白馬智選”平臺實現“即秀即買”。
3
文化引領的品牌化
中國服裝植根傳統、擁抱潮流,在深耕與融合中講述品牌故事。
中國文化、材料、工藝貫通融合,塑造中國設計、中國品牌。以國風國潮、新中式審美為代表的時尚正成為重要文化現象,2024年市場規模超過2200億元。EP雅瑩融合蘇繡、剪紙等非遺技藝,將牡丹圖騰進行現代演繹。以Labubu、《哪吒2》為代表,潮玩、影視、游戲等當代文創IP持續豐富中國時尚生態。
圍繞生活方式,深化品類創新。SIINSIIN、BF、NEIWAI等新銳品牌快速發展;以籃球、滑雪、網球等細分賽道為錨點,安踏構建起全方位運動品牌矩陣。
品牌生態加速重構。從中國國際時裝周到北京、上海等城市時裝周,系統成型的本土時尚平臺串聯創意、供應鏈與商業資源,為品牌成長構建“價值鏈閉環”。小紅書、抖音等社交媒體成為新的時尚策源地與品牌孵化器。今年“618”期間,天貓服飾有50多個新銳品牌成交破千萬,1400多個潛力品牌增速超過100%。
4
綠色轉型的低碳化
2005–2024年,中國紡織行業單位產值能耗下降超65%,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長12%,再生纖維年使用量突破300萬噸。
以“雙碳”目標為導向,中國服裝聚焦“材料-設計-工藝-產品-治理”加快綠色轉型。
材料源頭減污降碳。盛虹碳捕集纖維、樸飛生物的100%生物基皮革、道生生物的生物基色素合成靛藍等創新涌現。
綠色設計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。衫也晴之采用庫存材料、回收材料、自然染料,并通過AI算法實現面料零浪費。
生產環節節能減排。前進牛仔無水軋色技術最高減碳比例達32.86%;山東夏津規上紡織企業光伏安裝率達72%,噸紗用電成本降低20%。
循環經濟走向高值化實踐。宜賓絲麗雅、江蘇仲元潤生積極推進“Textile-to-Textile”閉環項目;源天生物降解酶技術將廢棄PET降解周期從300年降至8小時。
綠色治理工具完善。中國紡聯推出LCAplus碳管理平臺、DPP數字護照等項目指導實踐。
轉型成效顯著。波司登MSCI ESG評級躍升至“AAA”級,特步躍升至“AA”級。
5
融合共生的全球化
中國服裝產業出海已從產品、產能走出去,邁向品牌、資本、供應鏈全球深耕的新階段。
供應鏈條全球協同。申洲國際、魯泰、盛泰等龍頭企業在東南亞、非洲等地打造全產業鏈基地,構筑全球化運營網絡。
品牌矩陣全球深耕。奈寇、音兒、波司登等品牌頻頻亮相國際時裝周;森馬、以純、UR等深耕新興市場;之禾、高梵等以高端定位入駐歐美成熟市場。出海邏輯正從“價格”轉向“價值”。
資本力量全球整合。歌力思、安踏、江南布衣等通過并購整合國際優質資源。
數字新模式成為新引擎。SHEIN、Urbanic等數字原生品牌重塑渠道!癝HEIN Xcelerator”品牌孵化扶持計劃已吸納近20個品牌,累計創收近30億元。以廣州中大門為代表,“跨境電商+產業帶”深度融合。
團結合作,凝聚全球服裝產業發展合力
“孤舉者難起,眾行者易趨!敝袊浆F代化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,產業發展成果是世界的共同機遇。隨著“十五五”展開新藍圖,中國服裝正邁上“科技、時尚、綠色、健康”的新征程,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。在此,我謹代表大會,圍繞全球時尚務實合作提出四點希望:
1
共建開放包容的時尚發展體系。
堅持發展優先。整合各國優勢資源,聯合攻關新材料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,加速成果轉化。發展先進制造,加快數智化、綠色化、融合化轉型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以高品質、負責任的時尚創造人民美好生活。
2
共建包容互鑒的時尚文明體系。
各美其美,美美與共。共同推動各國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促進全球時尚百花齊放。完善時尚生態,加強大師、大牌、大事培育合作,搭建秀、展、會等高水平合作平臺。以時尚為媒,促進人文交流、文化交融。
3
共建公正合理的時尚治理體系。
堅持共商共建共享,提升發展的有效性、公平性、協調性,推動經濟、社會與生態價值相統一。強化ESG合作,推動建立統一、科學、公正的碳核算與信息披露體系,促進全球標準趨同。堅定維護多邊貿易規則,支持大中小企業健康發展。
4
共建堅實堅韌的時尚安全體系。
以合作促發展、以合作促安全,構建更為均衡、有效、可持續的安全框架。建立全球供應鏈韌性預警與合作機制,共同應對地緣政治、環境風險、技術風險等全球性挑戰。堅決反對“脫鉤斷鏈”,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,共享全球市場。
經緯交織,方成錦繡;和羹之美,在于合異。讓我們攜手并肩,同心同德,并秀并美,共創世界服裝美好未來。
















